谷歌CEO施密特 导读:谷歌CEO埃里克·施密特(Eric Schmidt)日前接受美国《外交政策》(Foreign Policy)杂志采访时表示,只要具备了必要的条件,哪里都能够诞生硅谷。 以下为采访概要: 问:美国或其他任何地方是否会诞生另外一个硅谷?硅谷的特别之处何在? 答:其中一点是气候。你以为我在开玩笑,但气候的确是一个因素。 会有很多硅谷,这绝对是一种可以复制的模式,并非水中月。你知道,硅谷的历史始于上世纪50年代。硅谷拥有的其实就是实力强大的研究型大学、相对自由且具有创造力的文化、让年轻人留下来的许多原因——年轻人拥有新的创意。然后,就是发展风险投资行业。 有趣的是,每过10年,就会有人撰文回顾硅谷如何引领最近的创新潮流,但却会错过下一个潮流。然而硅谷如今已经成功引领了四五次科技潮流,并且证明了自己超凡的适应力,原因在于混合了大学、文化、气候和资本等诸多因素。我的观点是,只要拥有这些因素,无论哪里,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硅谷。 问:如果谷歌不是位于硅谷,你认为你所去过的哪个地方适合它?或者哪里让你联想到硅谷? 答:这个问题很难回答。多数人会认为英格兰的剑桥很符合标准——那里涌现了大量的创业企业。另外一个是纽约市。那里显然缺乏气候因素,但的确吸引了年轻人,而且金融市场十分成熟。大量的聪明人和全球化意识是非常重要的。如果一个地方不将自己放到全球背景中思考,就不可能出现硅谷。作为通往亚洲的重要关口,湾区一直都将自己置身于全球化的背景中。 问:上海或北京如何? 答:上海可以做到,虽然北京拥有中国最好的大学。上海虽然算不上是中国的纽约,但的确可以做到。班加罗尔之所以成长为印度的科技中心,部分原因就在于宜人的气候、优秀的大学系统以及政府的鼎力支持,因此也具备部分条件。 问:信息技术如何改变世界? 答:在我的成长历程中,媒体都是由精英控制的。世界上多数地方都非常、非常贫穷,无论是资源还是信息。自那以后,发生了一系列事件:数字革命、移动革命等。这些都令我感到非常骄傲,因为这些革命几乎使人们摆脱了贫困和愚昧,并且获得了进行交流并参与对话的合理能力。 信息增强了个人的力量,对社会也产生了巨大而积极的影响。想想那些可以获得金融或科技知识的人,或者那些没钱购买教科书但仍然可以从网上获取信息的人。或者医学信息,等等等等。 全球化显然已经让至少20亿人脱离了贫困,并且迈入了低等中产阶级行列。他们因此而获得了更好的教育和机会,他们的攻击性也大大降低。他们都在忙着实现低价版的“美国梦”,他们试图买辆汽车。 问:信息过量是否会有负面影响? 答:我担心深度阅读会有所减少。换句话说,就是 “我在飞机上,不能上网,但却可以深入阅读一本书”那样的阅读。在一切都呈现片段化和即时性,且充斥着各种警告信息的世界中,这种阅读越来越少。 问:你现在在读什么? 答:史蒂夫·科尔(Steve Coll)的《幽灵战争》(Ghost Wars) 问:什么是“良性风险”(good risk)? 答:你不可能消除所有风险,但却可以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即使失败也并不可怕的环境中。换句话说,要尽早失败。在你没有投入200亿美元之前,让失败发生在团队规模还比较小的时候。如果10个人的团队失败了,你损失的只是他们的时间和几百万美元而已,但是一旦航天飞机起飞后,失败便会成为一场灾难。到那时,你损失的就是数万亿美元。 问:创新是如何发生的? 答:真正深刻的见解不会来自于线性规划。当你将一切想法都搜集起来并对其加以思考后,突然间,在某个周六的早晨,创意会不期而至。(鼎宏) |
特别申明: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文摘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 ,我们收到后将立即删除! 特别注意:本站属于IT网络文摘站,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,本站所提供的照片,插画等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 |